“如果不是他漏删了一条短信,我还发觉不了他已经花了近13000元了。”日前,申城市民邹先生致电解放日报·上观新闻63523600求助,称最近为了让11岁的儿子上网课方便,便将自己淘汰的一部旧苹果手机给他使用。但没想到,孩子拿到手机克制不住,不仅偷偷在玩“王者荣耀”,还背着家长充值消费了近13000元的游戏道具。邹先生发觉后多方联系,希望苹果公司和游戏运营方腾讯将道具收回,钱款退回,但始终未能如愿。
孩子背着家长偷偷购买游戏道具已不是新鲜事。但或许因为孩子上网课难免要接触到iPad等电子产品,记者在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看到,类似的投诉最近明显增多。上网课这个特殊时期,除了家长加强教育管理之外,游戏运营方和苹果公司,能否也给颗“后悔药”吃?
孩子为玩游戏挖空心思
邹先生告诉记者,他日常使用两个手机号。为了方便孩子上网课,他用其中一只不常用的手机号注册了一个新的苹果账号,登录进自己淘汰的一部iPhone6s手机,给孩子专门用来上网课。由于邹先生和妻子都要上班,孩子一个人在家,为了让孩子可以自己叫外卖,邹先生又相应注册了一个支付宝账号,并存入有限的资金,供孩子使用。邹先生以为,这样设置考虑周全,杜绝了孩子玩游戏消费的可能性。
3月2日,邹先生突然在自己手机上看到一则银行发出的短信,提醒他曾向孩子所使用的支付宝账号内转账了一笔资金,而他对此毫无印象。他连忙致电支付宝询问怎么回事,支付宝提醒他登录网页版查询交易记录。这一查邹先生傻眼了,他发现过去2个月来,他陆陆续续给孩子的支付宝内转账了20余笔,总共12325元,但他对此并不知情。再一逼问,孩子这才如实交代,这些钱都是他趁着邹先生半夜熟睡之际,偷偷操作邹先生的手机,从邹先生的银行卡内向自己使用的支付宝充值的。怕邹先生发现,他还会将银行提醒短信删除。而这1万多元,他已经在王者荣耀游戏内购买皮肤花光了。
△邹先生孩子的购买记录。
湖北襄阳的张先生也遭遇了同样的事。他有一个7岁的孩子,2月底开始上网课,孩子在iPad上需要使用QQ软件、VUE视频软件与同学和老师沟通,用的是其妻子的苹果账号,同时也绑定上了支付宝账号。3月12日,妻子收到支付宝花呗的还款通知发现了异常:“疫情期间我们只有基本的生活消费,支出不应该这么大。一查账单发现竟有多笔付费软件的购买记录。”其中,3月6日曾重复购买4笔QQ软件的“黄钻”会员、4笔“金豆套餐”;3月11日在VUE Vlog软件购买1次“金币”,3月12日又购买了5次“金币”,总计消费1824元,一问都是孩子买的。孩子称:因为经常在班级QQ群里聊天,他总是想尝试点击各种功能;线下篮球培训机构转战到视频软件直播上课,他觉得老师的动作很棒,没多想就送出了虚拟礼物。
可张先生回忆,他与妻子平时都用指纹解锁和支付,也没有向孩子透露苹果账号对应的密码,仅仅告知了解锁屏幕时简短的数字密码。那这些软件上的消费到底是怎么完成支付的呢?他们让孩子重新演示了一次。以“VUE Vlog”软件为例,如果点击送礼,软件界面会跳转到充值“金币”的界面。选择充值金额,点击确认支付,苹果会跳转出“用触控ID支付”的界面。孩子此时用自己的指纹,会显示错误。随后,系统建议让用户选择输入苹果账户密码。孩子本应该就此打住,但没想到iPad跳出了另一个功能:“您用来解锁此iPad的密码也可以用来重设您的苹果ID密码”。孩子输入后,可以直接设置新密码,进而通过新密码完成支付。而由于妻子绑定的支付宝账号默认支持花呗的无密码支付功能,因而整个扣款过程畅通无阻。
△张先生发现,孩子使用解锁密码就能代替苹果账号密码,重新设置新密码,进而通过新密码完成扣款。
家长们普遍反映退款遭拒
在上海市民服务热线12345,一些外省市家长都反映了类似的苦恼。山东青岛的常先生反映,其未满14周岁的孩子自1月23日至3月10日,不间断地充值一款“梦幻西游”游戏,前后充值332笔,消费金额达7.3万元。湖南长沙的于女士称,孩子在3月份通过iPad为两款游戏充值了18888元,才发现充值不需要很多验证。
发觉孩子背着他花了这么多钱,邹先生又惊又怒。他在批评教育孩子的同时,寻求退款挽回损失的可能性。邹先生称,他致电王者荣耀的运营方腾讯公司,对方告知他这1万多元消费尚未到腾讯公司账上,邹先生需要联系收款方苹果公司(苹果电脑上海贸易有限公司)退款。邹先生转而多次致电苹果公司“400”电话,苹果公司客服在了解事由后,仅仅是简短地告知他“不符合退款的条件”。什么理由?苹果公司未予回应。
“未成年人不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吗?这些消费能算有效吗?”张先生也尝试向两个软件公司申诉,被告知账单经过苹果系统确认,只能找苹果公司申请退款。他先后联系了苹果客服和客户服务部门。客服最终告知,账单信息交由上级审核后,审核结果是有3笔可退,分别是孩子购买的一次iCloud扩容费用21元,298多元的QQ会员及套餐费用。为何只能退3笔?依据又是什么?客服没有过多解释。张先生认为,能够退回多少费用,可能取决于苹果公司尚能协商的消费金额,一旦消费后已经被孩子兑换成“金币”或礼品,退费的可能性则不大。
//wWW.lUomaYSd。COm另一方面,不少家长反映,虽然游戏道具确实是未成年人消费,但家长们往往面临举证困难的境地。因为iPad等电子产品内,捆绑的账号都是家长的。从苹果公司的角度来说,无法判定是未成年人所为,还是家长们消费后反悔,因而拒绝退款。
游戏公司应出台疫情特别政策
退款无望,家长们转而多方求助。他们认为,孩子对于消费没有清晰的概念。平时通常也不会让孩子接触到电子产品和游戏,如今因为上网课没办法,相关消费也并非是家长纵容,实属防不胜防。苹果公司和游戏运营方应该给予一个撤销交易的渠道,让家长挽回损失。
//wWW.lUomaYSd。COm记者就此咨询了上海市消保委。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介绍,当前孩子们处于在家上网课的状态,父母为了孩子上课方便,难免要给予一定的授权,确实容易发生超出家长管控的网络消费,这也是客观事实。据称,上海市消保委最近收到的网游消费类投诉也有所增加。唐健盛认为,孩子花的钱,最终肯定都流向游戏公司,那么处理消费纠纷的主体也应该是游戏公司。针对类似的纠纷,游戏公司应该出台疫情期间的特殊政策,在家长提供账户消费明细(用以说明家长平日消费习惯)、家长与未成年人的交流记录、父母和孩子不在同一处的证据(如充值时父母均在上班)、未成年人与主播的聊天内容等资料证明消费为孩子操作的情况下,允许家长在充值消费后的一定时间内申请退款,苹果公司也应该积极配合。
另一方面,孩子之所以能背着家长消费成功,也与苹果支付设置上的便捷性有关。建议家长在将iPad等电子产品交给孩子使用之前,应对消费次数、金额等加以限制,避免意外消费发生。
//wWW.lUomaYSd。COm栏目主编:毛锦伟 文字编辑:车佳楠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