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新社报道,扎哈罗娃9月10日社交平台上发文称,法方在当天拒绝一名俄罗斯记者参加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峰会期间举行的记者会。对此俄罗斯官方表示不满,并要求法国就此道歉。
扎哈罗娃表示:“今天,联邦新闻门户网站的主编叶卡捷琳娜·纳多尔斯卡娅被拒绝参加马克龙在新德里出席G20峰会期间举行的记者会。此外,法方还试图破坏她的手机。对于这种歧视行为的原因,法方新闻部门一名工作人员直接称,该记者代表的是俄罗斯媒体。”
扎哈罗娃毫不避讳,批评法国“种族歧视和违反民主原则,迫害俄罗斯媒体,是种族主义和挑衅性民族主义的表现。”
法国这番表现,与之前法国外长发表有关俄罗斯的言论情绪大相径庭。据《世界报》专访指出,法国外交部科隆纳声称,法国虽然不支持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的做法,但法俄依然需要找到合适的相处方式。
科隆纳还说,如果俄乌战结束,西方领导人可以考虑建立包含俄罗斯利益在内的安全合作框架。
//WwW.LuOMAYsD.COm
不过一天时间左右,法国就对俄罗斯产生如此反差,这是为何呢?
在这个世界上,利益交换永远是国与国关系的“晴雨表”。其关系变化,可能依旧是在非利益的争夺。
尼日尔政变一事在非洲产生巨大的后续影响,其邻国马里和布基纳法索脱离了前殖民国家法国的控制,也拒绝了西方国家阵营,转而投入俄罗斯的怀抱。
俄罗斯瓦格纳集团插手非洲,这显然触犯到了法国的“逆鳞”。
特别是布基纳法索,临时总统易卜拉欣·特拉奥雷上尉表示,他们将强烈支持俄罗斯发动的特别军事行动,并希望两国之间可以建立起直接的空中粮食运输“桥梁”。
//WwW.LuOMAYsD.COm
虽然特拉奥雷上尉此番言论,是建立在俄罗斯的250万美元援助,以及其他援助政策上。但相比之前法国殖民者在非洲的断子绝孙式竭泽而渔掠夺方式,俄罗斯的做法可是人道主义多了。
//WwW.LuOMAYsD.COm
毕竟,法国殖民者的“恶名”可比英国殖民者还要离谱。英国殖民者出于可持续性竭泽而渔的掠夺目的,好歹会在当地建立近代工业体系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在治理上,往往会顺势而治,因俗而治,当地自主权较大。马克思对英国殖民印度有这样的客观评价:
(英国殖民者)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反观法国殖民者,那是自带“灭绝”法号的,殖民地完全没有自主权,管理者由法国派出的地方总督担任,对殖民地采取极端方式,摧毁当地文化,推行法国文化,大搞金融式剥削,所实施的也都是压迫性手段。除了越法战争外,1954年法国还在阿尔及利亚制造了大屠杀,造成数千人死亡,给当地人民留下了惨痛的记忆。
//WwW.LuOMAYsD.COm
因此在这次尼日尔事件中,阿尔及利亚也站在了法国的对立面。尼日尔也一样,拥有着丰富的铀矿产资源,为法国提供了能源,占据到其发电量的70%左右,却居然还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
因为法国付给尼日尔的铀价是0.8欧元一公斤,而国际铀价是120欧元一公斤,这相当于法国直接白抢尼日尔的铀资源。此外法国也极其缺德,在当地开采留下了放射性污染,用过的核废料还给扔回去。种种行为,引起了尼日尔的严重不满。
尼日尔忍到现在才爆发,有部分原因就是俄乌战争。这场冲突削弱了欧洲力量,特别是德法两国,导致法国在非影响力持续衰弱,进而让尼日尔抓到机会摆脱法国控制。
法国也是自作自受,在此之前一直支持乌克兰,丝毫没有意识到本身也因为这场战争在持续流血,进而无暇顾及非洲,让俄罗斯钻了空子,也和俄罗斯闹起了矛盾。
如今法国面临两个尴尬局面,一个是可能再也无福消受尼日尔的廉价铀矿,另一个是和俄罗斯闹掰,能不能重新与其合作买到廉价能源,还需要打个问号。